對好萊塢電影熟悉的觀眾來說,賽車題材早已不新鮮了,【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早已聲名在外,這次【極速快感】(NEED FOR SPEED,港譯:極速激戰)冒著被比較的風險,迎難而上,勇氣可嘉,而依照目前開出的票房數字,雖然在美國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但在同步上映的台港中三地開出的成績可算不錯,雖然本片標榜改編自EA公司的同名電玩遊戲,但就算沒有玩過此款以跑車街頭狂飆賽車遊戲的觀眾來說,整體上還是讓人驚喜的,不過仍有一部分略帶遺憾。

600full-need-for-speed-poster-3.jpg  

【極速快感】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方向,也作為拋開被拿來與【玩命關頭】比較的冏境,它拋開劇情的繁文縟節,也不打算在角色性格上做過度描繪,塑造一個情感複雜、內心糾結的主角或是妖光四射的反派更是天方夜談,這些在【極速快感】裡都不重要,本片唯一關心並且著力打造的,就是速度,速度,以及速度;是炫目的跑車、更快更貴的炫目跑車,以及更多的更快更貴的限量版炫目跑車,遊戲迷自然可以從電影細心挑選的場地中如數家珍地對應出曾經在歷代遊戲中所馳騁過的真實場景,以及自己曾經悉心挑選的心儀座駕,而一瞬間主視角的切換,更讓人仿佛重回遊戲時代,緊握手柄或者鍵盤戰戰噤噤飛速疾馳的歲月,非遊戲玩家的觀眾仍可從影片所展現出的速度感而受到震撼,再加上幾個明顯討好觀眾的配角,身體和心靈都被代入到了電影當中,無法自拔,這種感受無比神奇。

Harrison-Gilbertson-and-Aaron-Paul-in-Need-for-Speed-Trailer-Image.jpg  

而除了這些來自外部的感受,電影中鮮活的人物更讓觀眾如沐春風,當面目清秀陽光四射的男孩兒彼特(澳洲男星Harrison Gilbertson飾演)微笑的時候,真讓人覺得整個世界都亮了,當他決定和男主角一起與大反派賽車時,都還會讓人懷疑他的年紀真的可以開車嗎,更何況是這麼刺激的街頭賽車,而他也成為整部片推向最終結局的主要動力。而當有懼高症的女主角茱莉亞(英國女星Imogen Poots飾演)奮不顧身地從六、七米高度地方跳下來,也跳脫過往此類以男性為主電影的女性角色胸大無腦的淪為主角附庸的描述,她不是那種美艷的女性,而是一個勇敢的女人。另外像男主角死黨阿飛(Rami Malek飾演)從辦公室邊走邊脫衣服,全裸的走出辦公室時,也讓全場笑翻,還有那個一直要死黨稱他「捍衛戰士」的班尼(Scott Mescudi飾演),從私人小飛機、電視台採訪飛機、甚至到最後連軍用機都開出來助陣的時候,還真的不虧「捍衛戰士」這個名號,也讓整部片再緊張的賽車之餘增添了不少幽默,以及藉由這些配角所串起的溫暖,就像和煦的陽光,讓這部陽剛的賽車大片充滿人的氣息,愛情與友情一同打造出了【極速快感】動人的人物圖譜。

Need-For-Speed-Movie-Cast-Official-Photo-1024x574.jpg  

如果說電影真的還算有故事,那麼至少在情節設計上的缺陷則是顯而易見的,說穿了就是反派不夠壞,主角不夠慘,陰謀不夠多,高潮缺乏層次遞進與情感鋪墊,這樣的狀況要是放在一部普通電影裡,就只能奉送完蛋兩個字,但是對於【極速快感】而言,能做得更完美當然好,然而即便有欠缺,只依靠精彩的飛車追逐,依靠影院中轟鳴的馬達喧囂,以及配合默契的音樂,腎上腺素便直衝衝地進入了觀眾大腦,只讓人隨著不斷加速的鏡頭進入狂飆情境,而不再去對故事邏輯錙銖必較。

need_for_speed_movie_3.jpg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飆車出色,那麼即便導演與攝影們玩出再多花樣,各碰撞、飛躍、漂移、追擊不斷,130分鐘的片長也顯得過於單調和漫長了,於是主角性格乖張的死黨們以及那個毫無來由就要陪伴主角亡命天涯的英倫女孩便成為了潤滑電影的粗礫銜接的關鍵。每當劇情行進到緊張處,總有這些可愛的配角們來適時調劑,一下是追逐嬉鬧的曖昧深情,一下是喋喋不休的危情救駕,他們的存在無法用常理或邏輯判斷,而電影裡男女主角架勢福特野馬由紐約橫跨加州的“撕裂美國之旅”,伴隨著景色及風情的變化,讓人賞心悅目,也是電影中豐富飆車段落的良好舒展。

hero_NeedForSpeed-2014-1.jpg    

編劇在開始的前幾場戲就已經把影片中配角的性格展現給觀眾,就是那個大反派初次來車庫的時候,幾個反應鏡頭輪番切換,有的平靜,有的驚喜,有的不屑,加上男主角接下任務後,幾個人不同的反應,成功勾勒出了幾個人物的性格。而後在幾次賽車比賽中,他們都一次次為自身的人物增加全新的色彩,這些人物不僅增強了故事情節的趣味性,更推動了主線的發展,而這些演群們都不是好萊塢的明星級演員,大多都是在影集中及獨立片商的電影中演出,在沒有任何票房星光的加持下,卻也投下大筆預算的製作及宣傳,也足見出品公司夢工廠對這部片的信心,或許也希望能透過全球賣座而有續集產生成為夢工廠的招牌電影。

NeedforSpeed-1.jpg  


不過本片最大的遺憾,則是在男主角上的設定與安排,相對於精彩紛呈的配角,亞倫保爾(Aaron Paul)飾演的男主角托比顯得流於表面,不知是否因為他在影集《絕命毒師》中的給觀眾的既定印象太深刻,編劇在潛意識裡認為大家看待此角色的時候,會帶著影集中的背景印象,所以不用塑造就已經很立體,這反而是有種偷工減料的行為,而且很明顯編劇及導演似乎有意在塑造此人物的時候植入影集角色的元素去產生相似感,比如最後員警將托比壓在地上,仰角的主觀鏡頭,這實在毫無必要,故意營造這種相似感來說實在是太刻意了。

Imogen-Poots-Driving-Need-For-Speed-Movie-Official.jpg  

不管一個主角之前演過的戲多麼出名,作為編劇的創造者都應該努力完成自己該做的部分,比如影片開頭不明不白的一句“我對你父親的事表示很抱歉”,男弩角父親到底發生了什麼,完全沒有說明,然後修車廠為什麼會負債缺錢,跟父親的事又有什麼關係,這些通通都只是對白帶過而且沒有解釋,如果能把這些點跟反派迪諾的關聯性連結在一起,緊迫性必然性就更大,也會讓情節更緊湊,電影中的情節,沒有偶然,一些偶然都是我們設計好的必然,編劇在男主角的背景與設定上太過隨意,當然也會有觀眾覺得亞倫保爾還很年輕,需要更多作品的磨練,此時難以獨挑大樑,所以造成本片的缺陷,但其實即便他的演技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劇本中對男主角設定的輕率才是【極速快感】最大的缺陷。

image.jpg  

本片對遊戲有不錯的還原,給玩家帶來了極好的遊戲即視感,很多攝影和分鏡運鏡都是遊戲畫面的重現,甚至連遊戲中沒有的劇情多少也補強了一個沒有故事的遊戲改編成電影所最需要的東西,轟鳴的引擎聲貫穿全片,但並不能掩蓋好萊塢級別中只能算是平庸偏差的配樂,好在最後配上Linkin Park的《Roads Untraveled》片段,則建構出全片最好的分鏡和剪輯片段,鏡頭、樂曲與情感三者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need-for-speed-movie-2014.jpg  

2014年,正好是同名遊戲誕生的20週年。20年裡,這個系列出品了13代共17部作品,被翻譯成22種語言銷往60多個國家,銷量達1億4千萬,成為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賽車類遊戲。20年,同樣橫跨了整整兩代人,他們都共同為螢幕前的飛馳速度而傾倒,為那些傳奇般的經典跑車心醉神迷。當年,那些在當年看來遊戲中無比真實的畫面,現在或許已經是不忍卒睹的粗糙貼圖,然而那些飛馳的記憶,那些在暗夜中響起的喧囂轟鳴,那些可以在虛擬世界中不管不顧的恣意輕狂,以及衝刺終點的瘋狂喜悅,都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了成長的記憶裡,它們或許不再複返,但也永遠無法抹去。

Exculsive-Russian-Movie-Poster-for-Need-for-Speed.jpg  

need_for_speed_movie_poster_1.jpg  

need-for-speed-movie-poster.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ohei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