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幾年好萊塢的電影非常流行改編自青少年小說的作品,從不管是吸血鬼系列,或是科幻系列,甚至到奇幻冒險,當然這些影片都改編自暢銷小說,所以多半也不出所料是標準爆米花類型片,【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在視覺效果,節奏及情節設置上都可圈可點,科幻這一要素其實則沒有存在感,驚悚則做得不錯,當然是美式傳統的一驚一乍風格,而作為重點的懸疑雖然在影片中被不遺餘力的渲染,但還是被觀影中強烈的既視感稀釋。當看到影片不出意料的所謂“披露真相”的結尾,更是喚醒了並不久遠的記憶,這完全就是又一部的電影版倖存者遊戲,像極了【飢餓遊戲】、【分歧者】、【記憶傳承人】……

movies-the-maze-runner-poster.jpg  
  
【移動迷宮】雖然俗套的設定很多,略感欣慰的是沒有同類型片中生硬的戀愛狗血三角情節,也沒因為主要人物都是男生而迎合潮流故意走基情路線。作為片長近兩小時的一部電影,採用了以男主為主視點的線性結構,雖然設置簡單,但無疑帶入感會更強。考慮到從影片中後段就透露出的“肯定會有續集”的強烈暗示,作為系列的第一部電影在出場人物及故事背景的鋪陳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相比【飢餓遊戲】第一部的冗長沉悶的前奏要自然地多。簡單說來,整個故事就是一句話:被失憶的一群男生和一個女生被放入了一個巨大迷宮,在男主的帶領下大家協力脫離了迷宮。再加一句的話:這個迷宮是故意測試他們用的第一關,他們以後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cc85c4b8-c678-4fa5-97d9-5c155d7e21be.jpg  
  
戲份上除了依靠男主推進下劇情之外,唯一的女孩角色連基本的存在感都沒有,反倒是男孩中的各位個性突出光彩熠熠。男主角Thomas最突出的特點是勇敢無畏,當然自身的主角光環必不可少,另一個讓其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其實是他本身曾經作為整個測試的管理人員,雖然被洗了記憶,但畢竟還有殘存部分。Alby是個典型的領袖,成熟穩重有大局觀且樂於犧牲,遺憾的是為了突顯男主角的作用不但因中毒在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躺屍狀態,更是在剛剛恢復後就被夜襲的迷宮怪獸拖走吃了。Alby的副手Newt則是萌點十足的角色,性格陽光,比其他人也更有親合力,重要的是明事理,且站在男主角這一邊。Runner小隊的隊長Minho,雖然演員是香港人,但聽名字總覺得是韓國人,整體氣質屬於寡言少語的實幹派,雖說曾面對怪獸而棄了男主角逃跑似乎有點不光彩,但本質上卻勇敢堅定,不然也不會為了救Alby而選擇被困於迷宮。小胖子Chuck是團隊吉祥物,主要作用是賣萌,可惜偏偏要把護身符讓主角交給其父母,當然還有Gally,為了展現劇情衝突而不得不出現的反派偏執狂角色,稍遺憾的是,雖然人物塑造都很生動,但除與男主角外,其他角色之間的關係並沒有什麼交叉,略顯單薄。

maze-runner.jpg    

英文片名“The Mazer Runner”,中文直譯為迷宮行者,顧名思義的本應展現身處迷宮中各色行者們的絕境求生,因此原以為對於探索神秘迷宮的過程能有更多筆墨。但比起這種更具有遊戲漫畫風格的展開方式,影片則選擇了另闢蹊徑,勇猛無畏且幸運和閃避技能的男主角在迷宮的第一晚,在從未踏足迷宮的情況下面對高等級的野生怪獸便能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有驚無險地將Griever斬于馬下,前無古人地全身而退之後還成功升級專職為Runner。在驚心動魄間也讓觀眾得以一窺迷宮的原貌,其實就是各種可以移動的石塊而已,除去怪獸的話基本無甚玄機。而之後Minho更是直接把男主帶到作戰中心: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地圖繪製完畢,迷霧全開;壞消息是沒有出口。當然山窮水盡處總是聰明過人的男主柳暗花明時,從Griever殘骸上找到的不明物體偏偏還有個數碼顯示的7在上面,然後二人按圖索驥地成功找到了唯一可能的出路即怪獸的巢穴。至此為止,迷宮本身的秘密已蕩然無存,最後除了血戰Grievers,輸入的密碼更是有些憑空飛來。男主的探索簡化成Easy模式下的RPG:進入迷宮、殺怪升級、得到謎之物品、升職Runner、地圖全開、檢查謎之物品發現數字、找到怪獸巢穴。這種線性解法在推理測試中基本等於送分題,看似簡單,但關鍵卻在於要殺怪,這一點確實其他缺少主角光環的人從來沒敢嘗試甚至想像的。

mazefeatured.jpg  

貫穿全片,這個龐大而幽邃的迷宮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於被困的人們心理的震懾,這種震懾對於失去記憶而來到了一個完全未知世界的年輕人們而言尤為強烈。因為未知,所以恐懼。未能在閘門關閉前回來而被困迷宮中的同伴一夜之後便蹤跡全無,而獵殺他們的遊曳在深夜迷宮中的怪獸Grievers就成為了迷宮最恐怖的一面,化作其他人的噩夢和壓力來源。一次次將了同伴的名字從石牆上劃去之後,這些被困的Gladers從死亡的印記中得到了應對之策,一套能令大家存活下來的秩序,其中的一條就是不能私自進入迷宮。安全第一,哪怕這意味著永遠無法逃脫,直到開了外掛的主角出現……這些內容其實映射著很多懸疑驚悚類作品的共通特點,苟且偷生還是直面恐懼尋求出路,這道理非常簡單,但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電影中,總還是有很多人會被框架教條束縛。

39423b44a018e252eb961a65b3ce767c.jpg  

對於單獨個體而言,需要改變自身的思維定勢和固有觀念雖然不宜,但只要選擇嘗試可能只需電光火石一念之變便能峰迴路轉;可在群體中,還有更強大的來自世俗的力量,規則秩序道德法律,這些是植根在他人意識深處的東西,面對這些束縛要做出改變則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價。在Minho攙扶著Alby向迷宮入口舉步維艱時,在閘門即將關閉的時刻,所有人卻只能在門外竭力地加油鼓勁卻無人上前伸出援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對於迷宮的恐懼,但對於破壞規則而受懲罰的恐懼也一定暗暗地拉住了他們的身軀。男主角Thomas是個例外,是個規則破壞者,而且像很多規則破壞者一樣拯救了大家。很多時候我們譏諷Gally之流的改革反對派,我們知道主角不會死,電影肯定會有好結局。但現實中,Gally們才是大多數人,他們沒有看到好的一面,他們看到的是同伴的死亡,如果留下可能還會多活些日子。以本片而言,主角們的光環的確了不起,遭受了一次侵入後的系統居然不會保持關閉,用來逃出的密碼順理成章的就是八個區域的開啟順序而早就被Minho摸清,後面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測試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保證倖存者的存活就不足為奇。如果僅僅就概率而言,當然留在原地的人可能並迷宮中搏命的人存活更久,害怕,從眾,保守,其實只是演化賜予我們的保護措施。

the-maze-runner.jpg

 
有人要放棄安逸質疑規則,還是有人會將1%的成功幾率至於99%之前。在對邊界條件所知有限時,雖然有智慧來判斷行動的可行性是成功的條件之一,而有勇氣去行動才是前提。像電影中宣導的"at least we die trying"一樣,即便有人選擇樂天知命,有人像Gally一樣因膽怯而拒絕離開,還是會有人同Thomas等人一樣不滿足於當下而選擇變革,無論成敗,他們都是拓展人類認知邊界的開路者,都是將生命的意志燃燒的先驅,這也是無數文藝作品試圖傳遞的資訊和基本精神。

timthumb.jpg  

近幾年,此類作品似乎很有票房市場,從小說到電影,等很多都是類似的主題:青少年,末世危機,反烏托邦……TV上一直都存在Survivors這類挑戰人類在極限條件下應變的節目。除了現代人現代化安逸物質生活下的原始渴望之外,原因之一自然是類型受眾的年齡比例一直在向年輕化靠近,從2010到2012,美國24歲以下觀影人群比例從27%升至30%,年輕人為主角的片子自然市場會更大,而末世危機這種主題也一直是Sci-Fi界的主流之一,畢竟如果世界是越來越好,那就少了需要的劇情衝突點,此外,受金融危機、社會現狀的影響,新生代的年輕人似乎對未來的悲觀情緒也越來越重,此類題材可能也更加貼合受眾的心理。這類作品一多,感覺上創造過程可能都很相似,也是這類型影片容易產生題材上匱乏的原因。

maze-runner-poster-691x10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ohei0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