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后,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本片演員之一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裡,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后,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本片演員之一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裡,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近幾年好萊塢的電影非常流行改編自青少年小說的作品,從不管是吸血鬼系列,或是科幻系列,甚至到奇幻冒險,當然這些影片都改編自暢銷小說,所以多半也不出所料是標準爆米花類型片,【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在視覺效果,節奏及情節設置上都可圈可點,科幻這一要素其實則沒有存在感,驚悚則做得不錯,當然是美式傳統的一驚一乍風格,而作為重點的懸疑雖然在影片中被不遺餘力的渲染,但還是被觀影中強烈的既視感稀釋。當看到影片不出意料的所謂“披露真相”的結尾,更是喚醒了並不久遠的記憶,這完全就是又一部的電影版倖存者遊戲,像極了【飢餓遊戲】、【分歧者】、【記憶傳承人】……
如果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在春光明媚時品嚐的下午茶,甜中有酸,那,【等一個人咖啡】就是在夕陽下的浪漫晚宴,濃濃情誼不斷湧現。幾對戀人的悲歡離合,總能讓觀眾看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改編自九把刀的小說,有著他慣有的平凡小人物,描繪著發生在這些人身上,關於生活上與愛情上的點滴,一樣有很多可以勾動年輕世代觀眾的流行語與小確幸,最後的結尾轉折,催淚力道驚人。融合了校園傳說、愛情中的暗戀與任性、浪漫與悲傷,魔幻驚喜與陰陽穿梭等電影的梗,在導演江金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副導演)的詮釋下,有讓人開心爆笑,也有讓人感動拭淚的情節起伏,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愛情大雜燴,一如九把刀的文字,平易近人貼心而十分討喜,尤其眾多角色獨特性與特色,更讓近2小時的電影一點也不顯得兀長,反而更添豐富色彩與精采度。
青春,這東西就是恍惚之間的事,在沉寂的書本中,在寂寥的網路中,青春似乎很容易的就溜走了,只剩下一副貌似年輕的軀殼和一顆疲憊不已的心。於是,每每看到這樣的影片,總是有種由衷的感動和落寞。感動在於,可以看到,在螢幕中的青少年們,做些青春期想做的事情;落寞在於,可以看到,在螢幕中的年輕演員們,做些不是青春所不能做的事情。
【痞客青春】(เกรียนฟิคชั่น)是以【愛在暹邏】一片成名的泰國導演楚克薩克瑞科在2013年的作品,不過沒有在台灣商業上映,而是在今年的桃園電影節放映這部影片,上海同樣也是在2014年的上海電影節放映,事實上這部片子拍的真實而細膩,偏執般的細節安排,也在這部片子裡表現的淋漓盡致。【痞客青春】和【愛在暹邏】不同,後者著重於愛的關係,而前者著重在於友情和成長。而【痞客青春】在泰國的評價更超越【愛在暹邏】。
青春電影多為低成本的獨立製作,明星初出道時的青澀演技,用本色表演來講述親身的經歷,簡單卻不簡陋,叛逆裡透著執著。今年在北美“青少年選擇獎”中異軍突起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就投資規模和卡司陣容而言,遠比不上【饑餓遊戲】和【暮光之城】,甚至也比不上同樣男女主角所主演的【分歧者】,人物設更像是歐洲文藝片,故事情節雖未能跳出俗套,敘事角度上倒是可親,可信。絕症加純愛的模式,放在年輕人身上再次產生共鳴,【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與生俱來的悲劇氣質,被偶像式的表演和金句臺詞沖淡了。死亡本就是最原始的煽情,不過不同於東方人總用懷舊來呈現這樣的題材,好萊塢則有種大咧咧的救贖和解脫,未曾體會沉重之前,就已放下了。
劇中雪琳伍德利(Shailene Woodley)扮演的角色海瑟十三歲診斷出來肺癌,現在十八歲已經是肺癌晚期,有嚴重的肺積水,常年要背著一個氧氣罐子帶著軟管才能呼吸,在一個癌症康復中心遇到了一個為了防止癌細胞擴散而鋸了一條小腿的少年奧古斯都,摩擦出了一段火花,這類的癌症劇,你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雖然這部已經算是有點翻轉,更何況安排了這麼一位真的特別迷人,有著特別的青春活力的男主角。
如果我們即將陷入黑暗之中,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也輝煌過!電影【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後簡稱以【紅VAN】)最後以這麼一句話結束的時候,其實整個故事並沒有結束,還有很多的謎團沒有揭開,甚至連線索都沒有給出稍微明白一點的交代。但小清新的結局,還有這句包涵深意的句子,卻已經將導演陳果深深的野心展現了出來。
觀影過程中渾身雞皮疙瘩僅僅為了那些空鏡頭,最不可能安靜的銅鑼灣路口居然能露出完整斑馬線,平日熙熙攘攘的大埔街市竟然只剩一間開著的7-11,拿掉了交通和人煙後的香港仿佛一座廢棄的羅馬,矗立的高樓和高架路如種種殘餘提醒著曾在此豐實代謝的高度文明,不同於【我是傳奇】中紐約那種劫後餘生的破敗和恐怖,【紅van】裡的香港完整寧靜更像是個不知何時失落的夢,正如黑白電影失去顏色卻彰顯張力,香港失去人煙卻反而叫人更加迫切審視環境本身,在片中人而言,是恐慌地用目光摩挲平日蒙塵的一切,在觀眾而言,是一雙眼換個角度光臨這極其熟悉的陌生,非但不恐怖,反而刺激又新鮮,簡直是浪漫。假如陌生化和新鮮感可以催化愛情,香港就是本片集所有人荷爾蒙於一身的情人。
無論你喜歡變形金剛與否,今年最大的娛樂大片,非此莫屬,放眼電影現在的規模,電腦特效、數位3D、IMAX、4D、全景聲等等,拍到第四集的【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港譯:變形金剛:殲滅世紀)已經是傾全力來吸引觀眾入場,加上華人演員的演出以及近三分之一的中國元素,對台港中兩岸三地來說本集話題性十足,兼且連場動作至超長的157分鐘,也看得出來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仍希望讓變形金剛系列也能像漫威的英雄電影系列一樣無限延續下去。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故事發生於上一集博派和狂派於芝加哥大戰的 4 年後,隨著狂派敗走,地球亦重新進入和平時代。不過原來幾位美國及中國科技公司的 CEO(Stanley Tucci 及李冰冰飾)聯同天才科學家鑽研變形金剛的生產技術,而新角色的賞金獵人變形金剛禁閉(Lockdown)和政府秘密特工高層(Kelsey Grammer 飾)進行地下交易,提供外太空科技讓他們追捕博派剩餘的機械人,而它的目標其實是柯博文身上的火種,希望將整個地球金屬化來提鍊更多變形金鋼,滅絕人類,和故事名稱互相呼應。
電影中的無限迴圈橋段其實在好萊塢電影裡早就是老梗了,很多電影都玩過這一套,比如早期的愛情喜劇【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近期的驚悚懸疑片【啟動原始碼】(Source Code)等,【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港譯:異空戰士)則給這個老梗穿了件末日大戰的外套,在這個外套的映襯下,這個老梗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大片氣質,也因為影片中的戰士都是穿著機械盔甲對抗外星怪獸,所以這部電影也頗有【環太平洋】(Pacific Rim)無限復活版強勢來襲的感覺,當然這改編自日本作家桜坂洋的科幻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的電影,算是成功的給好萊塢化,淡化了日本的色彩。
【明日邊界】不僅僅是它迎合了喜歡“大場面”和“人與外星人PK”的觀眾,就算脫掉了這層末日大戰的外套,它也足夠有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無限迴圈”的呈現方式上,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扮演的戰士就像遊戲的玩家一樣,由於戰鬥力不足,他每隔幾分鐘就要掛掉一次,復活後再回到起點,而他正是在掛掉和復活的無限迴圈中,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Marvel旗下作品眾多,因為版權分售的關係,分屬不同電影公司,也造成今年短短兩個月之內三部Marvel英雄電影推出,從Marvel自己拍的【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由買下Marvel的迪士尼公司發行),到SONY影業的【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The Amazing Spider-man 2: Rise of Electro),最新的則是福斯影業的【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港譯: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X戰警這個系列自2000年拍到現在,成功讓金剛狼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躍身一線票房明星,也有獨立以金剛狼為主角的影片推出,這次的新作雖然金剛狼也佔了重要位置,不過重點則是落在魔形女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身上。如果沒有她本片就戲不成戲也無故事可言。
X戰警系列距離首集已經有14年之久,到2006的【X戰警:最後戰役】(X-Men: The Last Stand)算是第一部的結束,不過握有版權的福斯當然不可能就此罷手,除了金剛狼獨立拍了兩部外傳之外,2011年的【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以前傳方式推出,也企圖像【蜘蛛人驚奇再起】一樣讓系列重起爐罩,找回X戰警初期的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擔任監製與故事,企圖挽回前集與金剛狼外傳的劣評,果然獲得好評,而這次的【X戰警:未來昔日】,則由布萊恩辛格再執導演筒,在全新故事基礎上,連貫第一部的三集X戰警及一集前傳,成功扭轉過去敗筆,讓一切有個合理原因去由頭開始,劇本上確見創意。動作場面上,本片雖談不上動作連場,但幾場主要打鬥都來得相當精彩,特技效果相當悅目,而人物方面,也繼承了首集的細膩,三位主角跨越兩個時空的恩恩怨怨,來到此集則更見戲味。
然是怪獸電影,那第一主角自然當仁不讓的是【哥吉拉】(GODZILLA,港譯:哥斯拉),即便本片眾星雲集,甚至連拿下歐洲三大影展的法國女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這樣的大咖都只是露臉客串一下,就為了引出哥吉拉這位大牌。既然是怪獸電影,那聚焦的既不是兒女情長,也不是哲學社會,要的就是翻天覆地的打鬥,山呼海嘯的精彩。
不得不說整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在於怪獸的製作。特效部分對於怪獸的塑造還有城市的毀壞之類的真實無可挑剔,並且還是有好不少值得稱許的特效片段。但是這樣的處理也有他的道理,在劇情方面的弱化其實就是為了突出特效上的精彩。如果從怪獸的角度來看,本片就是一公一母兩隻超級大怪獸復活並且到處尋覓核能量之後在舊金山唐人街產卵,然後哥吉拉作為本片正義的一方主動從深海裡蘇醒去獵殺這兩隻傷害人類的超級怪獸,人類就是配角,絲毫沒能傷害怪獸。